史卫峰:一心扑在实验室的科研人
发布时间:2021-09-22
来源:省科协调宣部
浏览次数: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这样一个人,常年无休,没有节假日概念,会因为得到了一个精确的实验数据而欣喜若狂;会因为读到一篇经典的参考文献,为新的研究思路茅塞顿开而忘乎所以;会因为团队精诚配合为研究顺利开展而兴奋不已……他为科研而狂,如痴如醉,甚至达到忘我境界,他是史卫峰教授。作为学校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团队带头人,一心扑在科研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征程中贡献着科技力量。
实验室里的“劳模”
庚子鼠年除夕之夜,天外村校区实验楼灯火通明,万家团圆时刻,这里与年关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正是史卫峰,“疫情肆虐,普通人尚且服从国家大局,自觉居家为疫情防控做贡献,身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人员更不能置身事外,早一步分析出病毒结果,就少一分传染几率,早一天研制出抑制药物,从另一种意义上就是挽救更多的生命。”这是史卫峰的初衷,也是他日夜奋战不停歇的缘由。
这一夜,他与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病毒来源,为团队成员开展新冠病毒研究制定科学方案……办公桌上堆积了一沓沓参考文献,实验台上多得是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对他来说,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一天24小时,累了就在实验室歇一会儿,饿了就在实验室简单解决,即使实验室离家只有200米,来回奔走的时间史卫峰都觉得浪费,他把精力用在了最重要的科研事业上,把时间用在了最急迫的病毒分析上,只为尽早洞悉这场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
大年初一,史卫峰教授团队成员大都赶回了实验室,按照史卫峰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研究工作,“史教授,这个实验数据不对,您看一下”“史教授,参考文献归类整理完毕,您看一下是否合适”“史教授,下一步的实验步骤该怎样开展”……新冠病毒作为全球未知的新型病毒,年轻的科研成员感到迷茫也是情理之中,一连串的发问,一股脑地涌向他。史卫峰总是能抽丝剥茧般为他们一一理顺思路,明确方向。
科研之苦非经历不能明白,在新冠病毒研究过程中,史卫峰常常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反复试验数十数百次,甚至不惜推倒重来。对团队成员瓶颈期的鼓励、帮助与指导,让年轻的科研人员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他们都说,“看着史教授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忙碌,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到了科研的魅力所在。每当支撑不住、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史教授不知疲倦的样子,让我们备受鼓舞,在他身上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史卫峰就是这样,以己之行感染着身边的人,史卫峰教授团队干劲满满的背后是他的人格魅力与职业素养使然。
学术期刊的“常客”
经过几个月攻坚克难、研究分析,史卫峰教授团队申报了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与传播应急专项子课题、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快速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政府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撑。此外,史卫峰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快速确定了新冠肺炎发病原因,解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对新冠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等国际顶级杂志,基于成果研发的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时也对全球新冠病毒的检测、疫苗和抗新冠药物研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对山东省419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核酸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得200余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对137份临床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对84份血清样本,完成针对新冠病毒NP非结构蛋白和Spike刺突蛋白的IgM和IgG抗体滴度检测;对10余份出院病人的全血样本,开展10×Genomics单细胞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上述研究初步揭示了山东省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和遗传特征,获得了病人体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筛选到了两株与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结合力的单克隆抗体,为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发快速诊断方法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社会活动的支持者
一系列重磅科研成果的发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省、市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面对媒体,史卫峰始终谦逊低调。谈及疫情防控,说到科研攻关,史卫峰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时,提到最多的是团队合作,科研之苦总是一语带过。“这次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令人始料未及,在新冠病毒研究之初,我们就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案,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合作,在病毒溯源、诊断、预防、控制,基因组序列等关键环节与重要步骤上开展了通力合作,效果良好。”“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发表,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分工配合,离不开相关单位的帮助支持,是齐心协力的结果,跟众多科研人员交流想法、交换意见,也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是一种幸运。”面对采访,史卫峰如是说。
新华社山东分社、澎湃新闻网、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或是书面采访,或是远程连线,或是转载报道,史卫峰的名字出现在了更多社会大众的视线,为其科研贡献点赞的同时,也为他忘我的科研精神折服。学界专家学者也投以赞赏的目光,3月9日在“2020科学抗疫”系列科普公益直播节目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对史卫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提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为天然产物而非人工合成这一观点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支持专家组成员,史卫峰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专家座谈会上就开展疫情应急联合科研攻关积极建言献策,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深受领导、专家的赞赏;作为科技部溯源团队成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合作伙伴,史卫峰通过科研分析,累计向国家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提交50余次研究报告,为研判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变异提供理论依据。
“科研之路注定辛苦而忙碌,不停探索、不辍钻研是其内在逻辑。期间无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瞬间,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期间的辛苦与挫折也就可以一笑而过了。”豁达而从容,坚定而自信,史卫峰的科研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