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洪:扎根大地寻“宝藏”
发布时间:2022-07-20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王楠楠
浏览次数:
一曲《地质队员之歌》,令几代地质人热血沸腾,也唤起了年轻时代的王怀洪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的热情,指引着他投身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习,从此地质勘查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工作35年来,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怀洪坚持地质报国初心不改,扎根地质勘查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普传播,获省、部及全国行业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带领的团队荣获全国地质勘查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荣誉。
攻深探盲,破解资源宝藏密码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也是民生之本,以煤为主的能源主体结构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情。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地质勘探成果精度低、误差大,严重制约了煤矿开拓布局和安全生产,建设瞭望矿井深处的明灯工程成为了王怀洪的梦想。
为了实现担当“开发矿业眼睛”的初心,王怀洪带领团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摸清实情,一矿一策;二是技术先研,装备支撑;三是全程协同,典型示范。
他带领研究团队扎根野外一线,跑遍山东万吨以上697个煤矿和山东周边20多个矿务局,了解生产急切需求、调查地质条件,深度结合历时14年中日合作勘探实验成果,建立了首家数字地震现场计算机工作站,提出了《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理论和二十相关要素》,拓展地震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信息应用,研发了多参数非线性反演的精细成像技术,率先将3~5米小断层查明率提高至65%以上,拓展煤层宏观结构岩性解释,在国家级煤炭基地兖州矿区成功示范,在山东各大矿区用“采区物探”点亮“地下明灯”,为煤矿工程部署、高效生产和减灾防灾作出巨大贡献。
开辟了大区域、跨煤田-煤系“时间域”与“空间域”等时对比的聚煤规律研究路线,新发现山东宁汶、曹单等5处大型煤田,将东部的先进勘探技术推广应用于西部大开发,累计提交新增煤炭资源近200亿吨,引领了西部煤炭资源勘查新格局;把地球物理技术“CT”功能发挥到极致,构建了“综合物探主导,一孔多用验证,地质信息集成”的煤炭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基于物探成果,开创性地用低耗高效的“1000米*1000米+中心孔”工程布置替代传统的“500米*500米”的钻探网度,推动形成了“少、快、好、省”的绿色高效煤田地质勘探新局面,推动了勘查技术进步和方法变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项项科研成果和荣誉见证了他风尘仆仆的地质生涯。
一钻成名,煤下找铁勇立潮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省地勘队伍就在黄河北岸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发现大量煤炭资源,圈划出“黄河北煤田”。但黄河北煤田的重力和地磁信号非常微弱,属于低缓异常区,因此,有关地质资料也被封存进档案中。
富铁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矿产资源,2011年国家实施为期10年的“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黄河北煤田”航磁异常查证又被重新提起。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凭借着长期深耕“黄河北煤田”的底气,主动请缨,揭了“皇榜”,以王怀洪为首的科研攻关团队“临危受命”。
他们拿到的项目是“山东省齐河县潘店地区铁矿调查评价”。王怀洪和团队确立了“煤铁兼探、突出深部”的技术路线,在已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又搜集了上百份资料,对数百个钻孔的勘查资料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厘定该区构造格架、地层结构和岩浆岩侵入体分布情况,开展高精度磁测、重磁剖面测量、重磁异常反演、综合物探信息融合研究,锁定了齐河—禹城地区富铁矿勘查第一钻——ZK1钻孔的位置。 首钻钻遇厚度119米、平均品位56%的磁铁矿,新发现接触交代型厚大富铁矿。
在破解低缓航磁异常密码的同时,他们也打破了地质行业分矿种勘查的“壁垒”。原冶金工业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王永基评价这件事时说,“山东煤田地质人开展的铁煤多矿种联合勘查,解决了以往‘找煤的不找铁、找铁的不管煤’的问题,为煤铁兼探联采和黄河下游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初心不改,奉献光热孕育未来
煤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找煤,如何绿色采煤、用煤?在王怀洪创建的探矿博物馆中可以找到答案。2017年,他以地质探矿者和地球守护者为责任使命,高标准建设完成了全国首家探矿主题博物馆——山东探矿博物馆。
现在,探矿博物馆已成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学会首批科普研学基地。他总是出现在科普传播一线,走上讲台亲自指导,答疑释惑,倾心传播,凭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效应,他被自然资源部授予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称号。
王怀洪始终不忘将“传播探矿知识、讲好地球故事”的科普种子撒播在青少年心中。目前,他正组织《地质一万个为什么》科普丛书编纂工作,并全力推进煤田地质科普文化传播矩阵,致力打造山东区域地球科学与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为自然资源知识传播和我省科普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35年的岁月中,王怀洪勤工不辍、诲人不倦,倾力打造了生态修复、地球物理等省部级创新平台,悉心培养出一批地质找矿、地质服务、地质科普的高级专技人才。面对未来,临近耳顺之年的王怀洪说:“地质工作会不断面临新的考验,我将和团队扬帆起航,立志躬身深地探测与找矿增储、城市地质与防灾减灾、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地质事业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