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经验交流

【百项典型好案例】念好“广联聚育”四字经 助推科学普及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3-02-10

来源:惠民县科协

浏览次数:

为破解县级科协科普人才匮乏、资源紧缺、形式单一、投入有限的不利局面,实现全县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惠民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新机制,念好“广、联、聚、育”四字经,助推科学普及惠民生,形成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实现了科普阵地联建、信息联通、活动联动的“抱团式”发展。

立足“广”,延伸科普触角。一是健全村级科普组织。将村级科普员建设纳入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配套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了“县级科协+镇(街)科协+村(社区)科普员”科普网格,截至目前,全县1139个村(社区)1144名科普员已全部配备到位并发挥作用。二是组建科普联盟。2021年3月,围绕“惠科普”活动品牌创建,创新科普联盟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机关、企业科协、县级协会、新媒体纳入科普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滨州市中心医院、县卫健局、县苗木协会、掌上传媒、县七巧板社会服务中心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新媒体组织等成员单位广泛开展科普联合行动。目前,科普联盟已吸收单位成员32家,个人成员115名。去年以来,科普联盟开展“科普健康行”、 健康义诊和 “渤海科学大讲堂”等科普联合行动40多场次,惠及公众3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三是夯实学校科协组织。联合县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科协(科普)组织建设,扎实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建立了每所学校成立一个科普组织、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科技辅导员、每个班级成立一个科技兴趣小组“三个一”制度,全县90所中小学校实现了全覆盖。

立足“联”,打造特色科普品牌。近年来,惠民县科协联合县教育和体育局、县卫健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科普活动,涵盖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科普、科普讲解大赛、科普短视频征集大赛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活动。针对公务员、党员干部群体,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开设“惠民县党员干部科学素质提升大讲堂”,已录制讲堂视频10余期;针对广大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在电视台、政务APP、电台开设了“科普365”专栏,今年以来已刊播科普视频、信息200多条次。通过多方联合,打造了适应惠民本地科普工作特色的科普品牌,从而组成“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同时将每年特色活动的精彩表彰或展陈融入当年度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丰富仪式内涵,提升了活动品质,强化群众参与感。

立足“聚”,建强科普阵地。深入整合县域内科普场馆优质资源,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科普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工程6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4处,县级科普基地36处,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医药科学、农业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门类。充分发挥科普阵地辐射带动作用,探索“科普基地+社区”“科普基地+学校”,创新“科普基地+互联网”等模式,与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合作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性科普活动。县博物馆、渤海革命老区兵器博物馆、鑫诚现代农业园等科普场馆在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累计接待11.8万余人次。

立足“育”,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一是共育健康科普人才。滨州市中心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12位科普联盟成员围绕心肺复苏、健康义诊和科学战疫等主题开展科普活动20余次,滨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猛因科普工作成绩突出,成功入选2020年“滨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极大激发了科普联盟成员的工作热情。二是共育新媒体科普人才。发挥新媒体——掌上传媒互联网科普人才汇聚的优势,采取“线下+线上”方式普及科普知识,在孙武街道城关社区举办的“科普健康行”活动通过“直播山东”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收看人数超过1.5万人。围绕人才培养,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掌上传媒公司举办了惠民县首届科普讲解大赛、“惠民原耕杯”科普短视频征集大赛,6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征集各类科普视频100多部,培养了一支会创作、能讲解、善传播的科普人才队伍。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